發布日期:2019-09-05 11:21:17 瀏覽次數:
2019年7月22日,財政部辦公廳下發《關于征求<政府會計準則第10號—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安排>及應用指南意見的函》,要求2019年9月22日提交意見,PPP會計準則出臺在即。
2014年9月21日,國務院發布《關于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》,關閉了地方融資平臺為政府融資的后門,打開了PPP的前門,地方政府開始大規模推廣PPP,至今已有5年了。PPP適應了地方政府的需要,我國僅用二年多時間就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PPP市場,并在2017年10月份達到頂峰。PPP大潮上涌動著大型建筑企業資本金泡沫、局部地區和個別領域過熱及金融機構直接充當社會資本的泡沫,造成了PPP市場表面繁榮的假象。2017年11月,財政部和國資委接連發布92號文和192號文,捅破了漂亮耀眼的泡沫,使PPP逐步回歸理性。五年的大規模實踐,成績有目共睹,這一輪PPP的成績在于搭建起了PPP模式的頂層設計,探索了政府付費類PPP模式。
2019年7月22日,財政部辦公廳下發《關于征求<政府會計準則第10號—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安排>及應用指南意見的函》,要求2019年9月22日提交意見,PPP會計準則出臺在即。在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的大環境下,PPP會計準則的出臺將規范PPP業務政府方會計處理,準確反映PPP項目形成資產和應給予社會資本方的補貼或相關負債,并將在政府財務報告中反映和管理。PPP會計準則出臺將會約束地方政府超越財力上過多項目,并約束地方政府履約,將會提高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的信心。相信隨著PPP財政管理制度和行業標準合同文本的健全,公共服務價格改革和PPP立法的進展,PPP制度體系終將建立起來,會為PPP發展提供更好的環境。
推廣PPP模式將進入第六年,在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和全社會降杠桿的大背景下,PPP遇到了困難。但PPP本身有著旺盛的生命力,PPP的生命力就在于沖破基礎設施和公用服務的壟斷,引入競爭,提高建設期和運營期的效率。PPP是舶來品,在我國搞PPP要考慮國家推出PPP的背景和我國國情,我們是在一個國有經濟為主體的國度搞公私合作,PPP肩負著多重政策目標,注定是與世界各國都不同的偉大實踐。隨著《政府投資條例》的落實,一些地方BT復活的苗頭會得到遏制,規范的PPP有可納入預算的“制度優勢”,在控債務和穩增長的雙重壓力下,地方政府仍有搞PPP的動力。規范發展PPP,從頂層設計上要把地方政府、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等各方利益訴求攏到一起,使PPP適應中國需要,解決中國問題,實現PPP在中國的特殊使命。